CZ批评AI代理开发者优先考虑代币而非实用性
币安联合创始人赵长鹏(Changpeng “CZ” Zhao)再次在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AI)社区引发了讨论,批评AI代理开发者将代币发行放在了构建有用产品之前。
在X平台上的一篇帖子中,CZ表示,许多AI代理开发者过于关注代币,而不是代理的实际实用性。
他建议开发者“首先做出一个真正优秀的代理”,并且只有在产品与市场需求契合的情况下,才发布代币。
他的批评与之前关于AI和加密货币的言论一致,他曾表示,大多数AI代理不需要自己的代币。
回应一位用户关于“95%的AI代理不需要代币”的说法时,CZ更进一步回复道:“也许是99.95%。”
这与他在3月17日的另一篇帖子相呼应,他在帖子中辩称,尽管加密货币充当AI的货币,但并非每个代理都需要自己的原生代币。
他还建议AI代理可以使用现有的加密货币收费,只有在达到规模化时才发布代币。
AI代理与加密领域日益增长的担忧
CZ的言论正值AI驱动代理和区块链技术整合的迅速发展引发广泛关注之际。
AI在加密领域的应用已经显著增长,AI代理现在参与交易、执行智能合约和管理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
然而,批评者认为,许多项目将AI作为营销噱头来为代币发行辩护,而非开发真正有用的AI系统。
包括以太坊联合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在内的行业领袖,已经表达了对AI潜在风险的担忧。布特林最近警告称,AI变得过于强大且没有监管是非常危险的。
他强调,随着AI代理获得更多自主权,必须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
根据《Cryptonews》的独家报道,一些专家提议使用去中心化身份(DID)系统,以确保AI代理可以被追踪,并对其行为负责。
去中心化身份协议KILT的创始人因戈·鲁贝(Ingo Rübe)建议,AI代理应当具备可验证的证书,类似于人类的认证,以建立其可信度和问责制。
去中心化身份在AI监管中的作用
为了解决与AI相关的加密风险,有人提出将金融问责制与AI代理挂钩。
鲁贝主张,在推出AI代理时,开发者应在区块链上抵押担保品。这将充当一种保险机制,意味着如果AI代理行为恶意或造成损害,受影响的用户可以从担保品中索取赔偿。
这一概念与现实世界的认证机制相似,确保AI代理遵循更高的信任和透明度标准。
这种方法将有助于防止AI驱动的加密交易操控,包括洗盘交易和虚假交易。
一些加密项目已经开始利用AI进行智能合约自动化、投资研究和治理流程。
然而,CZ的批评突显了真正创新的AI项目与那些利用AI作为代币发行借口的项目之间日益扩大的分歧。
他呼吁优先考虑产品市场契合度而非投机性的代币发行,这与他关于加密货币真正价值来自于构建而非追逐短期利益的更广泛哲学理念相呼应。
这一观点与他之前的言论一致:“99%的人在加密领域是为了赚快钱,只有1%的人在真正构建。”
AI代理与代币化的辩论仍在继续
随着关于AI代理和代币化的辩论持续进行,监管审查预计将会加剧。
AI代理能否在没有过度代币化的情况下实现广泛采用,仍然是AI与区块链整合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